2023年以更强的食品加工业引领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去年底发布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再度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相较于2020年的1077.28亿元,2021年我国进口食品金额增长了24.9%,达到1346亿美元。事实上,早在2004年,我国就第一次出现了食品农产品的贸易逆差,近十余年来,我国进口食品金额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背后的推动力量有我国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提升、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电商渠道的拓展以及食品行业自身的全球化发展,更不容忽视的还有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对食品供给多样化、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满足食品多样需求,需要运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诚然,进口食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阶段内激活并满足国内的需求多元化,但立足自身,通过发展更强的食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更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供给,还可以助推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同时更好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明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其中都蕴涵了以有限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不断优化国内食品供给结构的重要目标。
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黄季焜在202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将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市场改革和农业投入增长,归纳为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四大法宝”,让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要满足民众对健康、营养、多样化的需要,我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以记者去年采访到的马铃薯产业为例,如今我国鲜薯消费量已明显减少,出于环保要求,之前供给相对充足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产能也在近几年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快速增长的薯条、薯片等精深加工产品产能还在布局过程中,这就使得我国需要从国外进口相当数量的精深加工食品,同时由于食品加工业仍待加强、种植和加工环节衔接不到位,种植主体难以从旺盛需求中获益。
农业的发展要有更强的食品加工业来引导。记者在近年来的采访中看到,接近产地、与之前显现出明显差异化的、更多体现研究成果应用的食品加工企业在各地陆续出现,以探路食品多元供给,不过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值得多方关注。
一、要素配置方面:这其中包括了土地、劳动力等基本要素配置,也涉及相应产业链的完备程度以及加工企业经营与地方产业规划是否契合。对于建立在农业产业之上的食品加工业而言,土地仍是最基本的要素。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保障谷物和口粮供给安全是耕地保护的最主要目标。随着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耕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有了更高要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需要形成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成为多方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耕地通过直接生产粮食等农产品、生产饲料间接保障肉蛋奶供给,或转变为其他农用地产出农产品等食物,其内部利用结构转变影响着食物多元供给。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和相关产业主导方应以土地资源禀赋条件为基础,通过综合评价资源质量状况及不同农业产业发展适宜性,建立耕地用途分区类型的划分规则,并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特征和食物生产取向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这也是地方进行产业规划和食品加工业招商引资的基础。除了土地,食品加工企业能否形成与上下游的顺畅衔接同样关键。在充分遵循产品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农户和生产企业之间的连接不仅可以基于原材料的供需,还可以在技术指导、产业生态完善等方面构建更丰富的利益联结机制;此外,对于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仓储物流的服务、技术发展也需要得到重视。
二、融资方面: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大量资金投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相较于传统食品,一个区域性品牌新产品的线上推广成本往往占产品直接成本的四成以上,如果是多条产品线同时推广,还可能达到六成;与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形成更紧密的对接同样需要资金投入,这个过程中获取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和稳定性就很重要。以银行为例,这类机构主要提供的是企业经营流动资金,但近年来随着部分资产价值面临重构,这些企业再以之前传统抵押方式从银行贷款可能无法获得等额资金,亟须贷款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现阶段,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嵌套式服务,包括结合创新物权质押、投保产品等方式,在传统抵押贷款之外,为经营主体提供与其经营需求、生产周期更匹配的资金支持。此外,结合农村改革,产业发展相对活跃的地区还可以探索建立更完善和市场化的农村资产管理平台,通过对农村资产进行更规范有序的运营,一方面可以让金融机构在提供资金支持时更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地区整体和产业项目的投资吸引力,有助于当地农业产业链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形成。
三、销售方面:差异化食品的主要需求往往发生在城镇地区,新产品、品牌如何打开市场就成为加工企业发展的关键一关。不同于农村地区,城镇地区的线下食品销售主要依托商超,而要进入商超,产品的走货量和品牌知名度又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新的食品产品和品牌需要先通过灵活方式打开市场。例如,对于品质和价格较高的食品,企业可以先通过有一定购买力的社区团购打开市场;对于有多种使用场景的产品,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细分、结合使用场景进行产品推广。另外,从企业市场布局和开拓的角度看,深入研究区域市场和国内整体市场都是有必要的,通过对不同区域布局不同产品线和市场拓展渠道,可以实现效益和发展潜力的最大化。

工业厂房在装修过程中如何进行地面防滑、防尘处理?
工业厂房在装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面的防滑和防尘需求,通过选择合适的地面材料、设置合理的防滑和防尘设施,以及定期维护和清洁地面,确保厂房的安全和整洁。

江西新余:老厂房变身“新地标” 工业旅游引领“新时尚”
新余市因“工”而兴,工业文明是其最独特的文化标识、最鲜明的城市品格。古有唐朝凤凰山冶铁、《天工开物》等文化遗存,现有钢铁、锂电等工业提供的具有审美性和趣味性的生产场景。可以说,“新钢十景”既是工业基因在新余的血脉里传承千年的代表,也是近些年来当地政府在探索工业+旅游融合发展道路上的最新成果。
旧厂房改造的设计方式总结:将老旧的工业厂房进行升级改造,让其重新焕发光彩
老旧的工业厂房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拥有的文化价值巨大,对于老旧厂房的改造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建设过程,在旧厂房改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旧建筑的历史文化意义、人文情怀、“新旧共生”的融合,改造给旧建筑注入了新的灵魂,让其重新发挥价值。将老旧的工业厂房进行升级改造,让其重新焕发光彩。
厂房升级、装修篇:关于老旧厂房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应倡导多元化
随着城市更新力度的加大,老旧厂房改造日益受到重视,各地积极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个别地方仍然存在更新改造方式较为单一、政策指引不够健全完善、企业缺少流程规范、安全隐患未能根除等问题,有待下一步更好解决。

工业地产市场规模增速 2023工业地产行业前景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等因素的推动下,国内工业地产的长期需求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工业地产与工业密切相关,根据工业地产建筑体规模大小的差异,可分为工业厂房和工业园区,我国的工业园区包括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工业厂房工程有何发展空间 2023工业厂房工程行业市场今后发展潜力分析
工业厂房工程行业市场投资情况如何?国内工业地产行业供给能力较强,相关企业数量增长较好,2020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企业数量约为3669家,较2019年上涨了0.92%。2021年企业数量达到3705家。工业厂房工程行业报告对中国工业厂房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工业厂房工程行业市场现状 在线厂房网浅谈工业厂房工程行业投资战略2023
工业厂房,顾名思义,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房屋。工业厂房除了用于生产的车间,还包括其附属建筑物,如配电房、供水房、排污和设备物资储存等配套房屋,都属于工业厂房的范畴,或工业厂房的一部分。
2023年关于生产型企业在规划智能工厂时需要考虑哪些核心要素?
在当前智能制造的热潮之下,很多企业都在规划建设智能工厂。那么,智能工厂的规划要考虑哪些核心要素呢?
为促进电子行业的发展,电子洁净厂房建筑设计有哪些难点呢?如何设计必须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电子洁净厂房建筑设计必须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才能促进电子行业的发展。那么,电子洁净厂房建筑设计有哪些难点呢?

在线厂房网浅析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与施工问题分析
工业厂房建造中,保温、隔热、防火设计是关键,因为钢结构具有良好导热性,且工业厂房使用过程中会更多涉及温度问题,如果没有保温、隔热材料作为支持,厂房安全很难得到保证。并且在此基础上,任何一例违规行为都可能导致火灾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