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酒家加快预制菜新品研发 预制菜的利好政策与投融资现状
预制菜的利好政策与投融资现状。自疫情袭来后,预制菜持续走热。2022年,企业布局预制菜的信息频频出现,预制菜相关的利好政策也此起彼伏,也吸引了资本的争相入局。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预制菜领域的融资数量已近40起。在获得融资的企业中,既有B端的供应链企业,也有瞄准C端大众消费的预制菜企业或餐饮品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市场当中,B端会诞生许多大型供应链企业;而在C端市场,也会出现一些专门做预制菜的上市公司。
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预制菜作为新消费的“顶流”,2023年首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提法是“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2022年3月,广东省政府发布《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而在今年初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预制菜”也被频频提及。
一片火热的预制菜市场背后,如何保证风味最大程度还原、营养物质最大程度保留,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显示,61.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有待提升。
“希望通过高质量的生态集群建设,打通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的痛点、堵点,让八大菜系、中国美味原汁原味飘香世界。”格兰仕集团副总裁、预制菜智能烹饪设备专委会执行主任邹能基透露,格兰仕持续发力预制菜智能设备的同时,联合农产品供应、预制菜企业、新零售平台、物流平台等上下游相关龙头企业及专业机构,打造产业生态联盟,跨界推进开放合作、价值共创、紧密协同、创新发展,旨在深度融合全国预制菜上下游产业优秀企业特长,打造一个真正代表中国预制菜未来、富有全球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链。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谭海城表示,接下来联盟将进一步促进预制菜产业生态链融合化发展、标准化发展和品质化发展,包括食材采购、产品研发、加工生产、包装制造、冷链物流、智能烹饪设备、餐饮及便利店销售等,将引领预制菜产业立体式、矩阵式协同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2023年春节销售季全国预制菜销售额约1307.5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约43.6%。其中,广东整体消费占全国市场的1/10,约128.75亿元。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据悉,中国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发起单位包括格兰仕、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及广州酒家、陶陶居、西贝餐饮、喜市多、国联水产、蒸烩煮、日冷食品等预制菜产业链优秀企业。另外,格兰仕联合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等单位发起制定了《适用于微波加热的预制菜通用要求》《即热预制菜专用微波炉》标准,共建中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集群,推动预制菜标准体系的完善、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广州酒家加快预制菜新品研发
盆菜、速冻菜……广州酒家加快预制菜新品研发和产品升级,速冻食品的营收一度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广东餐饮行业逐步回暖。据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广东省餐饮主体从2022年12月的103.3万家增长到目前的107万家,增幅达3.7%,营收达480亿元,同比增长20%。
2022年6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关于精准帮扶市场主体助力扎实稳住经济的若干措施》,从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助力市场主体提升竞争力等5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细化举措。今年1月,《广东省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若干措施》实施,从降低经营成本、强化金融扶持等6个方面提出了31条具体细化措施,打造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切实帮各类企业“稳经营、增信心”。
广东省餐饮服务协会秘书长程钢认为,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变化,不少餐饮主体“危中寻机”。有的主动调整经营方式,包括创新预制菜等餐饮产品、加强产业跨界融合,叠加新兴消费元素,扩展了商业空间,优化了品牌体验和认知,最终增强消费信任激活市场,以实现更平稳、可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
中国烹饪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1至2月,在春节假期和助企政策带动下,餐饮消费需求大幅释放,餐饮市场回升明显,为全年发展开了个好头,对于提振2023年消费信心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一季度广东餐饮业营收480亿元
近日,包括春熙路商圈在内的全国10个城市的12个商圈已被确立为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消费生态体系,将会满足居民品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包括直播、短视频,数字化渠道和社交分享功能帮助刺激消费需求,吸引更大客流,拉动餐饮消费。“我们通过策划肥肥故事汇、美食推荐官探店等视频,提升品牌热度。”肥肥虾庄董事长柴标说,部分门店一天七八成的客流来自网络平台引流。
更多老字号尝试跨界创新,吃喝与游、演、娱、购等多业态结合,多样新场景丰富消费体验。在陕西,集秦腔演艺、老字号美食、国潮新零售为一体,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游客越来越多;西安饭庄总店通过陕菜文化体验博物馆,让顾客沉浸式了解当地饮食文化;老字号企业变身“便民社区食堂”,开启社区连锁新模式。
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靳文平表示,老字号开启多元化发展新篇章是餐饮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需求为突破口改革探索的缩影,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提升品牌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今年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3.5%,实现了由降转增的变化。国家信息中心在分析全国生活服务类商户经营情况后发现,生活服务业经营活力和消费活力均在快速增长,3月日均指数分别比去年12月提升25.4个点和36.9个点。不断释放的消费活力正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以来,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举措持续发力,百姓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市场回暖态势明显,不断激发的消费潜力,正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春季时令蔬果集中上市,生鲜配送时效提速,这批刚刚采摘的江南春笋最快10个小时就可以端上北方市民的餐桌。春游踏青正当时,人们出行半径持续扩大,在江西萍乡的万亩油菜地里露营,在安徽黄山脚下赶一场市集,围绕“赏花游”而延伸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亮点纷呈。各地商超、购物中心迎春焕新,一批特色餐饮、零售商铺入驻开张。国家信息中心高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线下商圈消费热度稳步增长,3月日均指数值相比去年12月低点大幅增长27.7个点,居民线下消费持续火热。
面对总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今年,国家深入实施《“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从优化投资空间、增加优质供给到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从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到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举措正密集落地,持续激发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型消费也在培育壮大。在四川成都的春熙路商圈,新入驻的27家首店为顾客带来了新的体验。
商务部把今年确定为“消费提振年”,各地基于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相继推出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品牌活动。“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的消费活动将贯穿全年,形成波浪式消费热潮。就在几天前,北京亮马河正式开航,融合乘船游览、品味美食、夜跑滑板、水岸演艺等多种消费场景,串联沿途分布的三里屯、燕莎、蓝色港湾等重要商圈,形成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多元化公共空间。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作出重要论述。在今年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如何看待预制菜进校园事件?同样是预制菜,为何成年人点外卖也是预制菜,而不抵制?
如何看待预制菜进校园事件?同样是预制菜,为何成年人点外卖也是预制菜,而不抵制?

Anuga Select China助推潮流茶饮和预制菜产业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许多创新的食饮概念开始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以喜茶、奈雪为首的潮流饮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另外,伴随着外卖餐饮的发展,即烹类和即配类预制菜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近期颇有话题度。

关于预制菜风口下的中央厨房,到底要如何规划设计?
中央厨房可以叫餐饮配送中心,车间设置具有与供应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调、面点制作、食品冷却、食品包装、待配送食品贮存、工用具清洗消毒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各场所均设置在室内,且独立分隔。

大连:预制菜企业约900家 年产值1000亿元 十年后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万亿赛道
2月28日,大连市预制菜行业协会成立大会在大连国际金融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连市预制菜行业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大连千亿规模预制菜产业正式进入规范快速发展轨道,约900家预制菜生产企业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预制菜写入行业发展文件,预制菜产业迎利好,在线厂房网浅析预制菜市场分析2023
预制菜因其烹饪方便、价格实惠、菜系丰富,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越来越多的预制菜走入寻常百姓的居家生活中。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京东发布的《2023春节假期消费趋势》显示,随着“春节也送货”城市不断拓展,消费者春节期间购物品类更加多元,也在节日味之外更“日常化”,手机通讯、家用电器和医疗保健的成交额占比提升明显;服务消费升级更明显,春节期间生活服务成交额比去年阴历同期增长302%;“兔”年主题珠宝首饰销量同比增长超10倍,礼盒类商品整体销量同比增长超50%,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低线级市场增长潜力足,

食品饮料行业市场调研,在线厂房网浅谈食品饮料行业发展现状及规模分析。
经历过 2020 年疫情后,2021 年整体零售额增 速有小幅回升。我们认为疫情对于线上消费的渗透以及习惯养成或 有促进作用,而在此基础上线下商超渠道的缩水将无法逆转。因此 我们推断在 2022 年疫情再次冲击之下,依托于线下商超的部分消费 品的复苏逻辑将难以实现,取而代之的将是线上渠道的进一步扩张。
预制菜产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线厂房网针对预制菜市场消费需求简单预测
预制菜产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多地持续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多项重点任务;此外,山东、广东、云南等地也纷纷发力。另一方面

调味品中的黄金:花椒市场发展现状如何? 在线厂房网浅谈2022年花椒行业市场分析
自2020年以来除了云南和贵州部分区域在花椒新栽种和提质增效方面有部分补贴,传统花椒产区,几乎都没有相关的支持政策,传统产区的种植面积自2020年以后一直在萎缩,以四川盆地周边和贵州遵义、铜仁等部分区域,青花椒栽种面积减少了将近30%左右,今年行情低迷的情况下预计青花椒栽种面积会进一步下降。随着全国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花椒作为经济林方面比较优质的产业,对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有很大的支撑作用,各产地应该会进一步加大在花椒产业提质增效、原产地加工升级、供应链优化等方面配套相关政策。

在线厂房网浅谈预制菜市场的火热让“万物皆可罐头” 肉罐头市场规模分析
预制菜市场的火热让“万物皆可罐头”,红烧排骨、狮子头等菜肴、各种地方特色美食以及鲍鱼、燕窝等高端食材,都被做成罐头,伴随包装和加热技术的进步,罐头食品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和体验。
河南:到2025年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河南:到2025年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财联社10月28日电,河南省政府近日印发《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